摘要:電氣裝置接地涉及兩個主要方面:一方面是電源功能接地,如電源系統接地,多指發電機組、電力變壓器等中性點的接地,一般稱為系統接地,或稱系統工作接地。另一方面是電氣裝置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地,起保護作用,故習慣稱為保護接地。
關鍵詞:電氣裝置接地 電源功能接地 保護接地
1.1功能接地與保護接地
電氣裝置接地涉及兩個主要方面:一方面是電源功能接地,如電源系統接地,多指發電機組、電力變壓器等中性點的接地,一般稱為系統接地,或稱系統工作接地。另一方面是電氣裝置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地,起保護作用,故習慣稱為保護接地。
系統接地的主要作用:
-為大氣或操作過電壓提供對地泄放的回路,避免電氣設備絕緣被擊穿;
-提供接地故障回路,當發生接地故障時,產生較大的接地故障電流,迅速切斷故障回路;
-中性點不接地系統,當發生接地故障時,雖能保證供電連續性,但非故障相對地電壓升高1.73倍,系統中的設備及線路絕緣均較中性點接地系統絕緣水平高,增加投資費用;
-中性點不接地系統,需大量安裝絕緣監察裝置。
保護接地的主要作用:
-降低預期接觸電壓;
-提供工頻或高頻泄漏回路;
-為過電壓保護裝置提供安裝回路;
-等電位聯結。
圖1-1電氣裝置功能接地與保護接地
根據電氣裝置的要求,接地配置可以兼容或分別地承擔保護和功能兩種目的。對于保護的目的要求,始終應當予以優先地考慮。
接地配置的設施的選擇和安裝應滿足:
-接地電阻值符合電氣裝置的功能和保護要求,并預計長期有效;
-能承受接地故障電流和對地泄漏電流而無危險,特別是熱的、熱-機械應力、電機械應力引起的危害;
-有足夠的強度或有附加的機械保護,以適應所在場所的外部的影響;
-應采取措施,防止由于電腐蝕作用對接地配置的設施和其它金屬部分造成危害。
1.2變電所的接地配置
10kV系統中性點接地可分為:
中性點不接地系統 (包括經消弧線圈接地)
中性點接地系統經電阻接地低電阻接地
高電阻接地
1.2.1中性點不接地系統
(1) 接地故障特點
配電系統在正常運行時,三相基本平衡電壓作用下,各相對地電容電流ICL1、ICL2 、ICL3相等,分別超前相電壓90°,ICL1=ICL2=ICL3=UΦωC,其ICL1+ICL2+ICL3=0,系統中性點與地有相同電位。
如L1相發生接地故障,忽略接地過渡電阻,視為金屬性接地,10kV系統各支路的電容電流的流向如下圖所示:
圖1-2 10kV系統接地故障示意
從10kV系統接地故障示意圖可以得出結論:
a)全系統所有非故障的各支路,故障相的電容電流均為零,非故障相均有電容電流;
b)在故障支路,故障相流過所有各支路的電容電流的總和;
c)故障支路的電容電流其方向由負載流向電源,非故障各支路的電容電流其方向由電源流向負載;
d)故障支路檢測的零序電流為各非故障支路電容電流總和;
e)接地故障電流大小與接地故障點的位置無關,只與接地故障點的過渡電阻有關。
10kV系統接地故障,電壓與電流矢量關系如下圖所示:
圖1-3 10kV系統接地故障矢量圖
L1相發生接地故障,相當于在L1相上加上U0=-UL1,L2相L3相也加上U0=-UL1,非故障相對地電壓升高倍,其夾角由120°變成60°,合成的電容電流增大倍,接地故障電流為單相電容電流的3倍,Id=3UΦωC。
(2) 優缺點
a)接地故障引起系統內部過電壓可達3.5~4倍相電壓,易使設備和線路絕緣被擊穿。
b)油浸紙絕緣電力電纜達20A,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達15A,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達10A,接地故障電流引燃電弧則不能自熄,引起間歇電弧,產生過電壓易產生相間短路或火災;
c)非故障相對地電壓升高倍。系統內設備或電纜絕緣等級相應提高,例如,10kV電力電纜應選用8.7/10kV而不是6/10kV;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,提高持續運行電壓數值或加串聯保護間隙等;
d)發生接地故障時,報警而不切斷故障支路,保證供電的連續性;
e)接地故障在一段時間內存在,接地故障電壓易使人遭受電擊或引起火災,如下圖1-4所示.